原文链接:
https://epaper.scdaily.cn/shtml/scrb/20231009/301687.shtml
原文如下:
充分运用成都大运会运动员村实践教学资源,开展思政课教师培训。
成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学院”)自2018年5月成立以来,以打造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应用型城市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为目标,发挥应用型城市大学办学优势,在推动思政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师资队伍建设三大支柱工程中深入落实“校城融合”战略,走出一条地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独特路径。
深化教学改革,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
学院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思政课改革创新中落实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三贴近”原则,巩固传统课堂、拓展社会课堂、创新网络课堂,形成“理论主课堂+实践大课堂+网络新课堂”的立体化教学空间群,推动构建匹配应用型城市大学的政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目前,学院已建成融“成都红色革命文化”“成都廉洁文化”“成都大运会遗产”等为一体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综合平台,并获批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设立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抗击疫情专题实践教学基地;已开发“公园城市:生态文明思想的成都实践”等思政课虚拟仿真课程;对接成都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各类教学资源,与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成华区教育局等共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已建立“成都市教育系统基层党员‘微党校’中心校”“成都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培训基地”。学院持续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主渠道主阵地协同育人改革,已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
活化科研效用,服务地方发展重大课题和实践
学院把准学科定位,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引领作用,聚焦四川“找准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定位”、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等重大课题和实践,培育和夯实各类发展平台,在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和宣传阐释中,不断强化地方马克思主义学院咨政功能和示范辐射作用。近年来,学院加强校地合作,在省委统战部、市委统战部支持下,建立省部级科研平台“四川省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研究基地”,与成都市纪委监委、成都市社会科学院共建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成都市清廉文化研究院”,在成都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支持下,建成“成都市大中小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面向区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领域和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立项基地项目近170项。学院依托科研平台,针对性凝练学科研究方向和重点,不断加强研究,在《光明日报》《四川日报》《成都日报》等媒体理论版上发表研究文章50余篇,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思想教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著作20余部,科研成果获教育部及省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共10余项,服务地方发展项目20余项,其中《“发挥西部科学城动力源作用”专题协商总报告》等多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领导批示。
优化师资结构,锻造高素质人才队伍
学院高度重视师资人才队伍建设,着眼长远发展,在校城互动中牢牢扭住“人才兴院”这个关键,坚持“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两手抓,积极建设高水平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才队伍。学院与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委统战部等建立紧密战略合作关系,与成都市双流区、龙泉驿区等签署共建协议,在人员互动交流、党员干部教育、基层理论宣讲等方面深度合作。先后选派10余名青年教师到教育部综合改革司、四川省政府办公厅、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纪委监委、成都市委统战部等部门跟岗学习,选派教师到成都大运会运动员村工作。2020年以来,学院还组织近30名教师参与省委、市委、各区县和市教育系统宣讲团,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锻炼了教师队伍,扩大了社会影响力。学院大胆使用青年教师主持推进校城融合各项工作,使他们在服务与融入区域发展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涌现出一批优秀青年教师,1名教师4次受邀到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栏目主讲,4名教师分别获得四川省高校思政课“精彩一课”讲课比赛一等奖、四川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成都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学大赛一二三等奖,5名青年教师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和教坛新秀等,1名教师获评成都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员,1名教师获评学校优秀党务工作者。
强化政策保障,推动学院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政策保障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发展的前提条件,各级党委在顶层设计、绩效考评、资金支持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为学院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2018年、2021年,成都市委、市政府先后印发文件,支持推进成都大学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成都大学成立由校党委书记、校长任双组长,宣传、教务、人事、财务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每学期对思政课建设情况进行专题研究,把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思政课程等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综合改革方案,并重点规划、重点建设,在发展规划、经费投入、公共资源使用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推动学院事业发展融入学校发展,不断提升与学校整体建设的契合度。经费投入上,成都大学充分保障思政课建设专项经费的划拨,还设立思政课教育教学研究专项,对青年教师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项目开展专项资助,在科研成果认定等方面体现学院科研成果的特殊性,在职称评审中单独设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评议组。公共资源使用上,学院拥有1300余平方米的办公区,建有300余平方米的图书资料室(藏书近3万册),常年订阅期刊170余种、报纸14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学院将持续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23年版)》等文件精神,坚持发展学院与服务地方并重,毫不动摇推动校城深度融合,探索地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新路径,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城市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