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信息爆炸,同学们越来越依赖电子设备获取信息,使得阅读纸质书籍的时间逐渐减少。然而,书籍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承载着流传千年的智慧、知识和深奥的思想。
为鼓励同学们重新拿起书本,促进知识交流、拓宽视野、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24级同学开展了早自习读书分享会,为同学们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
精彩分享
人究竟为了什么而活?
张菊分享了余华老师的《活着》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这个问题。
本书以中国近现代史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福贵从富有的地主家少爷变成贫困的老牛夫,经历了家庭的变故、战争的磨难、亲人的相继离世等一系列苦难。命运似乎对福贵格外残忍,一次次将他推向绝望的深渊,然而,福贵却没有被苦难打倒。
张菊同学告诉大家:《活着》通过福贵的故事,探讨了生活的真谛和意义。生活中的痛苦和挫折是无法避免的,但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我们的人生。福贵的经历告诉我们,活着本身就是一种胜利,是对生命最深刻的尊重。
他的坚韧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力量,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能找到一丝希望的曙光。
王宇晴同学分享的是乔治·奥威尔所著的被列入“反乌托邦三部曲”之一的作品——《1984》。
此书构建了一个令人窒息的极权社会。在这个世界里,“老大哥”的形象无处不在,他监视着人们的一举一动,控制着人们的思想。人们的生活被严格规范,言论受到极大的限制,甚至连情感都被压抑和扭曲。历史可以被随意篡改,真相被掩埋在虚假的宣传之下。这种压抑的氛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没有希望的黑暗世界中。
宇晴同学介绍道:《1984》不仅仅是一本虚构的世界,它更是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它让我们看到,当权力失去制约,当自由被剥夺,人类将会陷入怎样的困境。在当今社会,我们虽然享有相对的自由和民主,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防止权力的滥用和对个人自由的侵犯。
这本书让大家思考人性的本质。在极权的压迫下,有些人选择了屈服和顺从,而有些人则勇敢地反抗。这让同学们不禁思考,在面对困境时,是否有勇气坚守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为了自由和正义而奋斗?
活动总结
三位同学带来的分享涉及国内国外的文化和上世纪中国的社会背景,让同学们的知识和视野从不同的方向得到了扩展,从不同角度理解到了人性的欲望与坚韧,让同学们生命的深度、广度、温度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这也是马院学习纪检部坚持开展读书分享会的初衷所在。
秋意送爽,风过重山。阅读带给我们的力量将远远不止于此,书香致远,墨卷至恒,期待下一次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