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充分发挥城市资源思政实践育人效能,推动学校“青阅成都”主题教育专项工作落实落地,11月4日上午,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周宗旭和朱昊老师带领下,2022级思政专业全体同学乘车前往位于双流区的广都博物馆进行学习。
《山海经》记载:“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都广”即“广都”,位于现在的成都市双流区。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古蜀农业文明起源地之一,也是天府之国农业中心地区。汉武帝元朔二年,在蜀郡设置广都县;隋仁寿年间,为避太子杨广讳,广都更名为双流。广都的人类文明始于距今约10万年的新石器时代;而广都的城市史,兴起于汉,茁壮于唐宋,繁荣至明清至今天。
广都博物馆于今年1月正式对外开放,分为“蜀郡名县”“平原晨曦”“广都梵乡”“川中水埠”和“天府重镇”五个板块,涵盖了石器、玉器、青铜器、瓷器等,回溯从距今10万年的新石器时代到民国时期双流重点出土文物和文化风貌。
在博物馆中,同学们跟着讲解员老师的步伐,仔细聆听着每一件展品背后的故事。从序厅“都广之野”开始,同学们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远古的四川平原,感受着先民们在这片土地上的生活与奋斗。石器时代的手斧、石刀,古蜀时期的陶器和青铜器,每一件文物都讲述着双流地区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在展廊“丝路源点”,同学们了解到了双流在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角色。第三展厅“蜀郡名县”和第四展厅“川中水埠”则通过秦汉至宋代的文物,展现了广都作为蜀郡名县的繁荣景象和川中水埠的商业活力。当同学们步入第五展厅“天府重镇”,他们被元、明、清三朝双流的经济与思想变化所吸引。馆内展示的文物不仅记录了双流地区的物质文化,还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创新。
讲解结束后,同学们分小组开展自主研学活动。通过实物模型,了解李冰在双流开凿“广都盐井”,揭开了中国井盐生产序幕;通过世界最早标明产地的蜀锦“联珠对龙纹绫”,仿佛看到千年前的蜀锦织造技艺;通过一尊东汉灰陶舞蹈俑,仿佛看到汉代蜀地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精神面貌……
在参观的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参与互动体验,通过触摸3D打印的陶片模型,感受先民的智慧,或是通过多媒体展示了解蜀锦的制作工艺……这些现代科技与传统文物的结合,不仅让历史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也让同学们对天府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对天府文化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认识,更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了天府文化的独特魅力。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鼓舞着同学们为传承和发扬天府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青阅成都”活动是学院不断探索思政教育新模式、拓展育人新路径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走进成都+走出成大”专题研究式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成都历史文化,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感悟,增强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进而培养高素质思政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