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寻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成都大学通讯站“禾下‘成’凉,富足中华”暑期社会实践队,于7月6日踏上了前往成都袁隆平杂交水稻科技园的征程。21名青年学子,以实地考察为笔,深入田间地头,记录下科技园内绿意盎然的生机与科技创新的火花,旨在通过了解杂交水稻技术的创新应用,挖掘其对乡村振兴的深远影响和示范效应。
稻田边,每一步都踏出了对农业未来的憧憬,每一粒种子都承载着富足中华的梦想。这场实践,是知识与田野的邂逅,更是青春与希望的交响。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他们不仅见证了农业科技的巨大潜力,更深刻理解了科技如何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驱动力,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科技馆内展示的历史上因粮食问题产生的种种悲剧。历史上由于粮食缺乏而造成了种种社会悲剧,人们吃不饱饭,只能饥饿度日,等待生命的终结。

图为团队成员驻足观看袁隆平的相关影片。行至此处,团队成员们都默契地停留驻足观看,看着袁隆平院士研究杂交水稻时专注的模样,大家都深受触动。

图为团队成员观看不同的人写给袁隆平院士的信和留言。展示栏上,贴满了写给袁隆平院士的留言,大学生,小孩子,党员,普通百姓等等,展现出人们对袁隆平院士最真挚的崇拜与敬爱。

图为参观科技园的一家三口,姑姑正在耐心地为孩子讲解。炎炎夏日,姑姑带着两个孩子来到袁隆平杂交水稻科技园,让孩子亲身体验粮食的来之不易,让孩子从小学会珍惜粮食,这不仅体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也反映了国民粮食意识的提高。

图为杂交水稻科技园区内的实验田。参观完场馆,实践团队来到户外进行参观,来到一大片试验田参观农田实验园区。实验田里的秧苗茁壮成长,层层绿涛,仿佛眼前已浮现出未来的金色麦浪,这足以体现杂交水稻的伟大之处。

图为实践队员集体合照。园区景色优美,展馆内体现的研究杂交水稻之路的艰难险阻也发人深省,参观调研完毕后,快门按下,团队成员在展馆门口留下了一则美丽的剪影。

图为团队成员正在采访前来参观的两位小朋友。当问到参观后的感受时,小朋友表示以后要珍惜每一颗粮食,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争做“光盘行动”小小小倡导者。